口出狂言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嘴里說出狂妄自大的話。指說話狂妄、放肆。也指胡說八道。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二回:“宋江聽得,慌忙過來看時,卻是‘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在閣子內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例子刺客姓李名景純,直隸正定府人。身體短悍,面貌兇惡。手腳系以鐵鎖,依然口出狂言,侮蔑政府。老舍《趙子曰》二十三
基礎信息
拼音kǒu chū kuáng yán
注音ㄎㄡˇ ㄔㄨ ㄎㄨㄤˊ 一ㄢˊ
感情口出狂言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說話。
近義詞大言不慚
英語cheek up(talk nonsens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改過遷善(意思解釋)
- 遏惡揚善(意思解釋)
- 旦夕之間(意思解釋)
- 狐死首丘(意思解釋)
- 氣充志驕(意思解釋)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釋)
- 楊柳依依(意思解釋)
- 天之驕子(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困而不學(意思解釋)
- 語短情長(意思解釋)
- 鐵樹開花(意思解釋)
- 眾建賢才(意思解釋)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釋)
- 將奪固與(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讀書種子(意思解釋)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敗德辱行(意思解釋)
- 圓鑿方枘(意思解釋)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釋)
- 冒失鬼(意思解釋)
- 臨危授命(意思解釋)
- 騰聲飛實(意思解釋)
- 餓殍遍野(意思解釋)
※ 口出狂言的意思解釋、口出狂言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甕中之鱉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甕:大壇子;鱉:甲魚。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給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
舉重若輕 | 舉起重物就像舉起輕東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 |
自強不息 | 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銷聲匿跡 | 不出聲;不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銷:消失。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簡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
一文不名 | 一文錢都沒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貧困。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螓首蛾眉 | 螓:蟬的一種。螓首:額廣而方;蛾眉:眉細而長。寬寬的額頭,彎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各行各業 |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 |
定國安邦 |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分工合作 | 眾人各司其責,共同從事工作。 |
風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同“風情月思”。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立地書櫥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
天網恢恢 |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氣或認輸。 |
刮目相看 |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以夷制夷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繁榮富強 | 繁榮:(經濟或事業)蓬勃發展;興盛;富強:(國家)生產豐富;力量強大。形容國家興旺發達;富足強大。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
金蟬脫殼 |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