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道離經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畔:通“叛”,違背。違背道德,脫離經典。指背離常規的思想或行為。
出處清·洪昇《<堅瓠補集>》序:“開人心狙詐之端,啟風俗陵傲之習,不至于畔道離經不止。”
例子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居恒欲手刃其人,以為畔道離經者戒。”
基礎信息
拼音pàn dào lí jīng
注音ㄆㄢˋ ㄉㄠˋ ㄌ一ˊ ㄐ一ㄥ
繁體畔道離經
感情畔道離經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違反傳統思想和道德規范。
近義詞離經叛道
反義詞循規蹈矩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服牛乘馬(意思解釋)
- 燈蛾撲火(意思解釋)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意思解釋)
- 滿腹經綸(意思解釋)
- 暴發戶(意思解釋)
- 夫唱婦隨(意思解釋)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釋)
- 鋪天蓋地(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龍馭上賓(意思解釋)
- 立地書櫥(意思解釋)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釋)
- 故態復萌(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偶語棄市(意思解釋)
- 奮起直追(意思解釋)
- 逢人說項(意思解釋)
- 悲不自勝(意思解釋)
- 無所畏懼(意思解釋)
- 土生土長(意思解釋)
- 發人深思(意思解釋)
- 驚心悼膽(意思解釋)
- 母夜叉(意思解釋)
- 一棍子打死(意思解釋)
- 翼翼飛鸞(意思解釋)
- 井中視星(意思解釋)
- 將錯就錯(意思解釋)
- 口是心非(意思解釋)
※ 畔道離經的意思解釋、畔道離經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國中之國 |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 |
安身之處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壯氣吞牛 | 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
老實巴交 | 形容人規規矩矩,謹慎膽小的樣子。 |
畏縮不前 |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
卑諂足恭 | 卑:低下;諂:巴結奉承;足:音“巨”,過分;恭:恭順。低聲下氣,阿諛逢迎,過分恭順,取媚于人。 |
懸而未決 | 一直拖在那里,沒有得到解決。 |
反哺之私 | 反哺:幼鳥長大后,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給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
舊地重游 |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 |
打腫臉充胖子 |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嚴明法紀。 |
寸步不離 | 寸步:極短的距離。一步也不離開。①形容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離很近;不離前后左右。 |
玩世不恭 | 舊指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玩世:用消極、游戲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 |
照葫蘆畫瓢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大樹將軍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快心滿志 | 見“快心遂意”。 |
反面無情 | 翻臉不講情面。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不留情面。 |
隳肝瀝膽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滿招損,謙受益 | 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
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吊:慰問。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混一天算一天,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