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非成是 |
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對的。 |
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萬無一失 |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萬:形容很多;失:差錯。 |
偶一為之 |
偶:偶爾;偶然;為:做;干;之:代詞;代某件事。偶爾做一回。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匡謬正俗 |
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別。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 |
分工合作 |
眾人各司其責,共同從事工作。 |
叫苦連天 |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
人面狗心 |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
蕩然無余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首尾兩端 |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
天下為一 |
一:統一。指國家統一 |
神不知鬼不覺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
冠履倒易 |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
飽學之士 |
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
落荒而逃 |
離開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戰敗后狼狽地逃走。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
政通人和 |
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
不言而喻 |
言:說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