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縣水利水電事業進一步發展的五年,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州水利水電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抓住機遇,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在新世紀的治水思路,按照疏堵結合、化洪為益的原則,對各河道進行科學整治。以人為本,加強對防洪工程的投資力度,不斷增強防災抗災能力,為全縣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和群眾
安居樂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一、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中小河流333條,流長1029公里,分別注入金沙江、瀾滄江,河流在沿兩岸成放射狀分布,由于沿江兩岸山高坡陡,大多河流形成短小、湍急的格局,并且切割較深,使河道源流短,縱坡大,河床坡降不均,谷深岸陡,呈“v”型河谷,據統計,境內流域面積在15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7條,1000—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條,其余河流流域面積均小于150平方公里。境內中小河流洪澇災害具有汛期洪澇災害頻繁、突發性強,漲幅變化大、含沙量大,沖刷力強,破壞性大等特點。
二、“十一五”期間防洪工程建設取得了主要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縣中小河流分布廣、戰線長、數量大、治理難度大。由于經費等因素的制約,地方財政困難,河流治理投入非常有限,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防洪減災的需求。防洪工程建設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2)水土流失嚴重,河道泄洪能力衰減。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生態植被遭到人為的破壞,生態環境不斷惡化。2004年衛星遙感調查,全縣水土流失面積1408.1平方公里,境內河流淤積、河床抬高、行洪能力降低,旱洪災害呈逐年加劇的趨勢,其損失一年比一年大。“十五”以來,各級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特別是退耕還林的力度,生態得到了很好的恢復,生態惡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扼制,并有所改善,但目前我縣水土流失依然十分突出。
(3)人為侵占河道的現象時有發生,河道過水斷面逐漸縮小,致使部分區域防洪排澇標準降低。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基本建設項目不斷增多,沿河違章建筑、圍堤種植、穿堤取水和違章采砂以及基本建設特別是公路建設侵占河道,大量棄土石下河,影響行洪的現象突出,嚴重妨礙了各條河道行洪安全。
(4)由于××縣地方經濟薄弱,屬國家特困縣,財力有限,也無錢投入到中小河流的治理,防洪工程建設嚴重滯后,形不成完整的防洪抗災體系。“十一五”以來雖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關注,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
在今后一段時
期,我縣防洪工程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針對我縣中小河流分布廣、洪澇災害頻繁及防洪設施薄弱等突出問題,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提高城鄉防洪減災能力為目的,以河道疏浚防護等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為手段,突出重點,量力而行,以保護城鎮及農村防洪安全為目標,以洪水風險較高的珠巴龍河、直溪河治理為重點,保障全縣防洪安全和糧食安全,促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支撐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