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 |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
空空蕩蕩 |
形容冷冷清清,空無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沒著落的感覺。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愛才如渴 |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魚死網破 |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指拼個你死我活。 |
有目共睹 |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性命攸關 |
攸:所。形容事關重大,非常緊要 |
洗耳恭聽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
無所畏懼 |
畏懼:害怕。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千里命駕 |
命駕:命人駕車。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
振聾發聵 |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
變化無方 |
方:方向,引申為準則。善于變化沒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變化多端。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
舉措不當 |
舉措:舉動,措置。指行動措施不得當。 |
天緣湊合 |
天緣:自然的機緣。舊時認為男女結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屬巧合。 |
斷子絕孫 |
指沒有子孫后代。多用作詛咒語。 |
一網打盡 |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
二缶鐘惑 |
二:疑,不明確;缶、鐘: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
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
懲惡勸善 |
懲:責罰;勸:勉勵。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