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不善作 |
意思是既動武就不能講斯文。 |
及時應令 |
與季節時令相適應。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夠。 |
夸大其詞 |
詞:言論。語言夸張;超過事實。 |
黃臺之瓜 |
黃臺:指《黃臺瓜辭》,為唐李賢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狐死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論黃數白 |
①謂任意評論是非好壞。②點了黃金又數白銀。極言財富之多。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話就說。直:直爽。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同心合力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
鋪天蓋地 |
鋪:把東西散開;蓋:籠罩;遮蔽。遮住天;蓋住地。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來勢猛烈。也作“遮天蓋地”。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
不得而知 |
得:能夠。無從知道。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比眾不同 |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打情賣笑 |
打情罵俏,指男女調情。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地丑德齊 |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
萬變不離其宗 |
宗:宗旨、目的。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
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
避俗趨新 |
避:舍棄;趨:奔赴,趨向。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