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馬難追
駟馬難追 (駟馬難追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ì mǎ nán zhuī,駟馬難追是中性詞。。。。

拼音讀音
拼音sì mǎ nán zhuī
怎么讀
注音ㄙˋ ㄇㄚˇ ㄋㄢˊ ㄓㄨㄟˊ
繁體駟馬難追
出處《新五代史 晉高祖皇后李氏傳》:“不幸先帝厭代,嗣子承祧,不能繼好息民,而反虧恩負義。兵戈屢動,駟馬難追,戚實自貽,咎將誰執!”
例子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翻悔之理!(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
正音“追”,不能讀作“zuī”。
用法主謂式;作分句;用于人。
辨形“駟”,不能寫作“四”。
辨析駟馬難追和“一言為定”都表示“說話要有信用”;但駟馬難追強調說過的話收不回去;而“一言為定”強調說過以后不許改悔。
謎語四
近義詞駟不及舌
反義詞言而無信、蝸行牛步、信口胡說
英語What has been cannot be withdrawn.
※ 成語駟馬難追的拼音、駟馬難追怎么讀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拉幫結伙 | 組織幫派,搞小集團活動。 |
歌鶯舞燕 | 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勢大好。 |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
名山大川 |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
多謀善慮 | 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于智謀,又善于思考。 |
長夜之飲 | 指通宵宴飲。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極重不反 | 同“極重難返”。 |
下臨無地 | 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困而不學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
民不畏死 | 畏: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慨。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兵微將寡 | 微、寡:少。兵少將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白首之心 | 老年時的壯志。 |
戰戰業業 | 戒慎畏懼貌。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貴。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反戈一擊 | 反:反轉;調轉;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尖頭橫刃;長柄;像矛。調轉矛頭;向自己原來的營壘進攻。比喻掉轉方向;對自己陣營的壞人壞事進行斗爭。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
息息相關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關連。形容非常密切。 |
除惡務本 | 鏟除惡勢力,必須杜絕根本。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
進退維谷 | 維:語氣助詞。谷:比喻困難處境。進和退都處于困難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