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反思篇一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把粽葉、糯米、肉、雞蛋、蘑菇準備好。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把粽葉卷成漏斗形又把糯米、蘑菇、肉、雞蛋依次加了進去。最后,她的手靈巧地轉了幾下,用繩子把粽子給捆綁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出臺”了。真像一個打了勝仗的中國士兵。我們全家稱贊不及。爸爸見了不甘落后也來露一手,他捋了捋袖子說:“我的大粽子要出世了”。我和媽媽笑哈哈的看著這個“假廚師”。呀!真是“真人不露相”呀,只見爸爸左捏捏右捏捏,一個“方頭大耳”,“威風凜凜”的大粽子就“誕生”了!我們拍手稱妙。
我一看,這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嗎,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竹葉卷起來,我卷的可比老媽的大好多倍了,狠狠地裝了幾勺,可沒想到,手沒抓好,一粒粒糯米像一個個逃犯似的溜了出來,又像一個個“跳水運動員”落了下來。幸好,我手疾眼快,把洞包了起來。這時,我才發現這個粽子瘦巴巴的,真像是個“瘦老頭”。爸爸媽媽見了更是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哼,我再包一個,就不信包不好,這回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我暗自說道。我小心翼翼地包著粽子。這一回,可真要有一個“粽子樣”了。
包完粽子之后,粽子就下鍋了,過了兩三個小時,粽子熟了,一陣撲鼻的香味,一下子把我肚子里的饞蟲吸引出來了。
粽子,飄動著陣陣濃香,我還沒來得及動口就被陶醉了,我張大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滿嘴生香,那味道:妙哉妙哉。吃著這香甜的粽子,我的心也被這糖一樣的粽子融化了……
“哈哈……”歡樂的笑聲在我們家的上空回蕩著。小小的粽子包含著家人多少濃濃的愛意啊。如果說古人包的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話,那么今天,我們包的粽子就是表達親人美妙的祝愿。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反思篇二
這個端午節我是在外婆家里度過的。
早上,我一睜開眼,就興沖沖地跑去看日歷。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想起今天要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就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后奔向廚房。
外婆已經把做粽子的材料全部準備好了:糯米、紅棗、肉末、花生、箬葉、棉線……我開始認真地觀察奶奶包粽子,只見外婆快速地把寬大的箬葉折成漏斗形狀,再放入泡好的糯米,然后放入紅棗和肉末,最后把“漏斗”的口封起來,纏上棉線打個結,一個可愛的粽子便問世了。
我也想做一個粽子,可是糯米總是從粽葉的縫隙中頑皮地“逃跑”,我嘗試了好幾次,手中的糯米卻依舊不聽使喚,外婆看見了,笑瞇瞇地對我說:“在粽子底部放一顆花生,糯米就不容易溢出來了。”我聽取了外婆的意見,果然,糯米沒有再溢出來過。
我和外婆一共包了很多粽子,外婆把它們放進鍋里煮。不一會兒,一盤香噴噴的粽子便出鍋了!我享用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吃著美味的粽子,我問爸爸:“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爸爸邊品嘗著粽子邊回答:“楚國有一位大夫名叫屈原,經常向楚王提有益的建議,但是楚王不聽屈原的勸告,結果造成了楚國滅亡。屈原非常傷心,就跳進了汨羅江。老百姓就把粽子丟進了汨羅江里,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吃掉屈原的尸體了。這樣,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我點點頭,繼續問:“那么,還要其它的習俗嗎?”“當然還有了。”媽媽回答道,“在古代,劃龍舟、掛艾草、撞蛋、飲雄黃酒也是在端午節挨家挨戶都會做的事。但是現在除了劃龍舟流傳了下來,其它的習俗已經很少見了。”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很遺憾,不過想到吃粽子和劃龍舟現在還沒失傳,我又開心了起來。
我希望這些習俗能一直流傳下去,繼續隨著我們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