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班語言教案篇一
1.認真觀察、理解畫面,能根據(jù)畫面提供的信息猜想故事的發(fā)展。
2.了解不同(地區(qū))國家掉牙的習俗,知道換牙是成長的必經(jīng)過程。
3.體驗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喜歡閱讀活動。
1.經(jīng)驗準備:對不同國家(地區(qū))掉牙習俗有初步的了解。
2.物質準備:ppt課件、繪本一本以及牙齒生長順序圖若干。
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換牙經(jīng)歷和感受。
1.利用ppt出示書的封面,介紹封面內容。
2.幫助幼兒初步理解詞語“超級頑固”。
3.介紹扉頁,讓幼兒知道這是個不可錯過的畫面。
①幼兒講述自己所知道的掉牙習俗。
②教師利用ppt幫助幼兒梳理各種掉牙習俗。
2.分段講述,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有趣和意想不到。
①猜測這個辦法,會不會讓牙齒掉下來?并請牙齒松動的幼兒來體驗。
②小結:塔比莎折騰了半天,結果牙齒還是沒有掉,真是一顆頑固的牙。
①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嘗試講述畫面的內容。
② 小結:牙齒依然沒有掉,真是一顆頑固的牙。
① 請牙齒松動的幼兒體驗蹦跳的方法是否能讓牙齒掉下來。
② 小結:可是,牙齒連動都沒有動!真是一顆頑固的牙!
①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這是個什么辦法?
② 小結:捕蠅草捕住了蒼蠅,沒捕住塔比莎的牙齒。
① 引導幼兒講述畫面的內容。
② 小結:牙齒還是沒有掉, 真是一顆頑固的牙。
①利用ppt課件,幫助幼兒回憶塔比莎用過的五個辦法。
②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故事的結尾部分。
③教師念“給牙齒小精靈的一封信”結束故事。
鼓勵幼兒說說聽完故事后,心里的想法和對換牙的新看法。
——記錄自己的換牙情況
大班語言教案篇二
進入大班,幼兒的目光開始投向周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思想也更加活動起來。他們對周圍事物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越來越強,對問題的探究也越來越主動。最近,隨著主題《有用的植物》——“綠色菜籃子”小主題的開展,幼兒的關注集中在了蔬菜上,如:吃飯時對家里吃的蔬菜感到好奇,想知道它們是什么蔬菜,是什么樣子的,哪些部位可以吃,怎么吃。在主題開展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我們班幼兒對于圖書區(qū)提供的有關于蔬菜的兒歌和謎語都特別感興趣。在《學習活動》用書中,有一首兒歌“菜地歌謠”,它將蔬菜的外形特征、口味、生長位置編成瑯瑯上口的問答歌,讓幼兒在一問一答中鞏固對蔬菜的認識。我以這首兒歌為載體,在通過集中觀察比較蔬菜,在充分了解蔬菜外部特征和作用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學習兒歌、進行仿編,自由問答,并引發(fā)幼兒對生活中更多蔬菜的關注及對蔬菜的喜愛。
1、根據(jù)常見蔬菜的不同特征,嘗試仿編歌謠,體驗仿編問答式兒歌的快樂。(重、難點)
2、知道蔬菜營養(yǎng)豐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課件;蔬菜及兒歌的圖片。
一、說說蔬菜。
1、出示ppt1:
這個影子可能是什么蔬菜?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蔬菜只有細長的形狀嗎?
小結:蔬菜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2、出示ppt2:
這綠綠的會是什么蔬菜?蔬菜都是綠色的嗎?你還知道哪些顏色的菜?
小結:蔬菜是五顏六色的。
3、出示ppt3:
(1)這是蔬菜,你還能說出其他藏在泥土里的蔬菜嗎?
(2)除了藏在泥土里,有沒有長在其他地方的蔬菜?(藤上、水里)
小結:菜地里的蔬菜長得真奇妙。有的`形狀不同,有的顏色不同,還有的生長地方也不一樣。
4、你們喜歡吃蔬菜嗎?為什么?
小結:蔬菜既美味營養(yǎng)又豐富,特別是維生素含量高,平時多吃新鮮的蔬菜能使我們更健康。
二、念念歌謠。
過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有趣的歌謠《菜地里的歌》,這首歌謠和我們平時念的可不一樣,我們來聽一聽吧!
1、根據(jù)線索,破譯歌謠。
提問:它告訴了我們蔬菜的什么特征?
小結:歌謠是根據(jù)蔬菜的形狀、顏色、生長環(huán)境等特征來介紹蔬菜的。
2、跟著節(jié)奏,念念兒歌。(口齒、速度)
第一遍:教師問,幼兒答。
第二遍:幼兒問,教師答。
第三遍:個別幼兒問,其他幼兒答。
小結:這首兒歌一句問、一句答,線索就在問句中,這樣的兒歌形式叫做問答兒歌,非常有趣。
三、編編歌謠。
過渡: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們想不想將其他品種的蔬菜也編進菜地歌謠呀?我們編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蔬菜的顏色、外形、生長地方來仿編。
1、交代要求。
(1)兩人一組。
(2)商量選擇兩種或三種不同的蔬菜。
(3)編一編、說一說,一個問、一個答。
2、小組介紹。
四、活動延伸。
將生活中其他的蔬菜也編進歌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