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商務道歉函 商務道歉英語篇一
第二、道歉應當及時。知道自己錯了,馬上就要說“對不起”,否則越拖得久,就越會讓人家“窩火”,越容易使人誤解。道歉及時,還有助于當事人“退一步海闊天寬”,避免因小失大。
第三、道歉應當大方。道歉絕非恥辱,故而應當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完全徹底。不要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不要過分貶低自己,說什么“我真笨”,“我真不是個東西”,這可能讓人看不起,也有可能被人得寸進尺,欺軟怕硬。
第四、道歉可能借助于“物語”。有些道歉的話當面難以啟齒,寫在信上寄去也成。對西方婦女而言,令其轉怒為喜,既往不咎的最佳道歉方式,無過于送上一束鮮花,婉“言”示錯。這類借物表意的道歉“物語”,會有極好的反饋。
第五、道歉并非萬能。不該向別人道歉的時候,就千萬不要向對方道歉。不然對方肯定不大會領我方的情,搞不好還會因此而得寸進尺,為難我方。即使有必要向他人道歉時,也要切記,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此后的所作所為有所改進,不要言行不一,依然故我。讓道歉僅僅流于形式,只能證明自己待人缺乏誠意。
商務禮儀真誠道歉方式
①直接式。某件事做錯了,某句話說錯了,可開誠布公地向對方道歉,如說“對不起”、“我錯了”等,這種真誠坦白的態度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
②書信式。如果你覺得道歉的話說不出口,可給對方寫封信,表白歉意,這種不見面的方式可免去一些馗尬局面。
③轉達式。即求助于第三者,可將自己的歉意直接或者暗示給你倆都熟悉的第三者,請求他為你向對方轉達歉意。
④替代式。生活的現實告訴我們,一束鮮花能使前嫌盡釋,犯錯誤后適當地送上一些小禮物,可以表明悔意,尋求和解。小小禮物寄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⑤改正式。有些過失是可以用口頭表示歉意就能奏效的;但有些過失不僅需要口頭向對方表示歉意,而且還需要有改正過失的行動;還有的過失,只需要用行動來彌補。改正過失的行動,往往是最真誠、最有力、最實際的道歉。
商務禮儀真誠道歉禮儀
(1)應道歉的情況。
①無意中碰撞了別人;在公交車輛上擠了別人或踩了別人的腳。
②不小心碰落了別人隨身攜帶或手持的物品。
③在狹窄的通道里,需要在別人面前勉強通過。
④因有事而必須打斷別人的談話。
⑤當別人正在工作或休息時,突然打擾了別人。
⑥因自己不注意而遮住了別人的視線或光線。
⑦自己失禮、失陪、失約或失手的時候。
⑧未能辦好別人托付的事情等。
商務道歉函 商務道歉英語篇二
其實,通過你道歉的語句和方式,被冒犯的一方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你是否真誠,是不是對 ta 真的感同身受。
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jennifer robbennolt 做了一項研究,讓被試面對假想的情形——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在路上撞傷了一個步行的人。然后給被試提供兩種騎自行車的人的道歉方式,讓他們判斷作為受傷的一方會不會接受道歉。
第一種道歉的方式是:我真的很抱歉讓你受傷了。這次事故完全是我的責任,是我騎得太快了,沒有仔細看路。
第二種道歉的方式是:很抱歉讓你受傷了,我真心希望你能很快好起來。
結果是,73% 的人都覺得第一種道歉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充分表露出了悔恨和遺憾,并且勇于將責任歸在自己身上;而只有 35% 的人認為第二種道歉會被接受,他們覺得這樣的道歉由于缺乏真誠的共情,比不道歉還要糟糕。
“如果你想要成功地道歉,就要確保對方真的相信:你知道自己錯了。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從自我中心的角度中跳出來,真的將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去思考問題。”cynthia frantz 說。
不要太早,也不能太晚。
道歉的時機也會對是否道歉成功造成影響。cynthia frantz 研究發現,當研究道歉的成功率和所選擇的時機之間的關聯時,會發現是一條倒 u 型曲線:太快和太慢的道歉都會導致道歉不成功,那些“不快也不慢”的道歉的效果最好。
cynthia frantz 發現,這是由于人們總是會犯“太快道歉”的錯誤,因為他們總覺得迅速響應是好的,因此,在剛剛被對方發現或指出錯誤的時候,就忙不迭地承認自己錯了。但實際上,道歉需要一段緩沖的.時間。
在這里,時間的作用在于,給對方一段情緒波動的時間,同時讓對方有充足的時間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再道歉。這個緩沖的時間可以是一個小時,一天,或者一個星期,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里,你讓被冒犯的一方覺得表達和釋放出了自己的情緒和觀點,同時,ta 也覺得你聽到并理解了 ta 的想法。
20xx 年 james r. davis 等人的研究顯示,一次成功的道歉最需要的因素是,讓受害者確信這樣的事不會再有第二次。你也許通過語言之間承諾這一點,但比語言更重要的,是你在道歉時傳達出的情緒;比起向受害者承諾,你更是對自己保證,同樣的行為你不再做第二次。
以上 3 點成功道歉的必備因素,其實都指向一點:你需要真正地理解對方的痛苦,理解自己的作為是如何導致了對方的痛苦,并下決心不讓這樣的作為再次發生。
john kador 說,他所認為的道歉的核心,是冒犯的一方與被冒犯的一方交換羞恥感(shame)和力量感(power)。當我們冒犯了別人時,我們給予了對方羞恥感,剝奪了對方的力量感。而一次道歉,意味著一次角色逆轉:道歉的一方作為冒犯者放棄了自己的力量,放棄對控制的要求,轉而爭取對方的同情和理解。
所有那些看起來虛情假意、漫不經心、例行公事的道歉,都是因為冒犯的一方并沒有真正放棄自己的控制權。他們不真誠的道歉只是為了引出自己犯錯的借口;或者為了使自己不失去道德高地的立場,有時甚至是為了把他們感受到的內疚轉嫁給你:“你看你多么心胸狹窄,我都道歉了,你還生什么氣?”不要被他們欺騙,而誤以為有問題的人是自己。如果你在別人道歉時,感受到了被攻擊,那么事實就是他們把道歉進一步作為操縱的手段,有意或無意地在繼續傷害你。
另外,道歉也和“信任感”關系密切。道歉的時刻,是信任最容易被建立,也最容易被毀滅的時刻。一次真誠、主動的道歉,有可能極大拉近兩個人的距離,受害方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而不真誠的道歉,則可能進一步撕破兩個人的關系。與不真誠的道歉一樣糟糕,是反復為同樣的行為道歉,卻又讓同樣的行為反復出現。這時,道歉的姿態越誠懇,受害者反而會越困惑不解,繼而對這個人本身產生極大的不信任。除非是本身有自尊問題的人(low self-esteem),健康的人都不會繼續選擇和這樣道歉的人保持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