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應該怎么做教案反思篇一
1、樂于參與應該怎么做的討論,明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行為。
2、積極思考問題,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3、懂得不做危險的事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師自攝一段危險行為的錄像,畫有日常生活中安全行為的圖片若干幅,每個幼兒一塊泡沫板坐墊,一面鼓。
(1)情境導入————播放一段幼兒做出危險行為的生活情境錄像,幼兒認真觀看。
————提問,在錄像中,發生了一些什么事情?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開展游戲;擊鼓傳花。
————組織幼兒開展游戲;幼兒坐在泡沫板上圍成圓圈,畫有安全行為的圖片放在泡沫板坐墊下。聽到擊鼓聲,幼兒開始傳'花',鼓聲停止后,'花'落在誰的手中,誰就把泡沫板坐墊下的圖片內容評析一下。如有困難,大家可以一起參與討論。
————所有圖片講完,游戲結束。
(3)教師提問。引發討論。
————聽到敲門聲,該不該開?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隨手向窗戶外扔垃圾和物品?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站立在窗臺上或陽臺欄桿外?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隨便開煤氣?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隨便碰電源插座?會有什么危險?應該怎么做?
————能不能隨便吃藥品?會造成什么后果?應該怎么做?
————出入房門應該怎么樣?
————上下樓梯應該怎么走?
(4)歸納活動內容。
在教師的帶領下,歸納生活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1)活動形式可多種多樣,不一定拘泥于擊鼓傳花,可根據幼兒的興趣變為其他形式,如大轉盤,讓幼兒根據大轉盤轉到的顏色和數字,抽取相應的圖片進行討論。活動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比較合適。
(2)組織幼兒開展'應該怎么做'的搶答賽,進一步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行為。還可請幼兒將班級日常安全行為以標識的形式畫下來,張貼在相應的位置,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到了中班以后,孩子們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但他們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對好多危險的行為引不起注意。為了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接近幼兒生活,結合游戲設計了這次教育活動。
應該怎么做教案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繼續閱讀圖畫書,大膽地說出自己閱讀到得畫面內容。
2、按故事情節表演故事,體驗表演的樂趣。活動準備:娃娃家:杜里、莎里、鳥、牛媽媽、貝莎、雞大嬸、小豬頭飾。美工區:橡皮泥、蠟光紙、畫紙等制作禮物的材料。
閱讀區:投放繪本《應該怎么做》。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杜里和莎里嗎?他們在去探望生病的朋友小豬呼克時遇見了誰,發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們還記得嗎?
閱讀區:杜里和莎里在去探望生病的朋友小豬呼克時遇見了誰,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應該怎么做呢?這里有圖畫書《應該怎么做》,小朋友們可以在這里仔細的讀一讀、看一看、說一說。
手工區:小豬生病了,小朋友想送什么禮物給小豬呢?這里有橡皮泥、蠟光紙、油畫棒、畫紙,小朋友可以用他們制作一樣禮物送給小豬。
娃娃家:這里有杜里、莎里、鳥、牛媽媽、貝莎、雞大嬸、小豬頭飾,小朋友們可以帶上他們進行表演。
1、活動結束,收拾操作材料。
2、老師小結活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