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內容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⑻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文章分析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背景介紹
作者出生于1898年11月22日,《匆匆》寫于1922年3月28日,也就是24歲,相當于八千多個日子。當時正處于五四運動落潮期,五四運動激發起民眾的反封建狂熱,隨著軍閥政府和封建舊勢力的鎮壓暫時退了下去。身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作者感受著時代脈搏,內心充溢著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悶,但是堅強的他并不甘心沉淪,而是站在“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追求人生理想,發出一連串的質問。這篇文章在淡淡哀愁中透出詩人心靈不平的低訴,這也反映了當時大部分知識青年的普遍情緒。
學習目標
(一)積累“藏、挪”等字,“徘徊、涔涔”等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三)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
(四)體會作者表達得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同步練習
字詞積累
生字生詞
【第2句】:多音字
【第3句】:近義詞
確乎—的確復返—返回 遮挽—挽留 挪移—移動 空虛—空乏 覺察—發覺 嘆息—嘆氣 痕跡—印跡
【第4句】:反義詞
聰明—愚蠢匆匆—緩慢 空虛—充實 挪移—固定
【第5句】:課內詞語
徘徊:文中指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也比喻猶豫不決,也比喻事物在某個范圍內來回浮動、起伏。
遮挽:攔阻;挽留。
游絲:蜘蛛所吐的絲,飄蕩于空中。
頭涔涔:形容汗水從頭上不斷向下流的樣子。
淚潸潸:流淚不止。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確乎:的確。
空虛:里面沒有什么實在的東西,不充實。
伶伶俐俐:聰明靈活、動作靈巧。多指十分聰明。
罷了:只是……而已。
蒸融:蒸發融化。
【第6句】:課文中有時光特點的詞
溜 挪移 匆匆 跨過 飛走 閃過
一去不復返 伶伶俐俐 逃去如飛 沒有聲音 沒有影子 輕輕悄悄
【第7句】:描寫時間流逝的成語
白駒過隙 日月如梭 光陰似箭 歲月如梭 滄海桑田 似水流年
作者介紹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中國現代學者、民主戰士、散文家、詩人。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1931到1932年曾到英國留學。回國后先后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校任教。1948年因病在北平去世。主要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文藝論著《詩言志辨》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體說明,寫時間在我們的身邊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照應開頭,再次提出“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一問題。
句子分析
【第1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季節更替。用對比的表現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一去不復返進行比較,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寫出了對時間匆匆流逝的無奈。作者寫下這段話時心情有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無奈。
【第2句】: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以問句開篇,又以問句結尾,這在寫作方法上是前后呼應。這句話是這篇課文的靈魂。
【第3句】: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比喻,將八千多日子比作針尖上一滴水,將時間的流比作大海,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八千多日子的渺小以及日子消逝得如此之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第4句】: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破折號連接設問與回答,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設問引發讀者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無法挽留的無奈,對已逝的日子的留戀。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
【第5句】: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寫出了“我”的焦急和無奈。
【第6句】: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
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太陽以人的情態,用“腳”“挪移”把時間的流動表現的具體可感。
【第7句】: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第三自然段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時間靈性,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像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過,生動形象。運用排比的手法增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通過生活中的細節,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不可控的無奈之情,讓我們跟作者一樣生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嘆。
【第8句】: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赤裸裸:形容光著身子,本課指什么也沒有帶來,什么也沒有帶走。“徘徊”不僅反映了作者的無奈及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也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熱愛生活、追求進步的青年的精神狀態和情緒。他們不滿于自己只能處于“徘徊”的狀態,不甘虛度光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知識青年力求向上、不斷求索的一種精神。一連串的問句,層層推進,使文章到達高潮,強烈地表現了作者的慨嘆、無奈、不甘虛度時光,也是在呼吁人們珍惜時間。將時光的流逝寫得十分有感染力。
【第9句】: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運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輕煙被吹散,薄霧被蒸融,化抽象為形象,表現了“我”在逝去的歲月里沒有留下什么痕跡。
(六)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能白走一遭”的主題思想。
寫作練筆
【第1句】:仿寫: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示例:過去的日子如沙灘上的腳印,被海浪抹平了。
【第2句】:仿寫: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示例:葉子黃了,有再綠的時候;月亮圓了,有再缺的時候;太陽落了,有再升的時候。
【第3句】:你對“時間的流逝”有什么感觸?仿照第3自然段把你的感觸寫出來。
示例:聊天的時候,日子從話語中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歡笑中過去;曬太陽時,便從匆匆移動的光影中過去。
內容梳理
【第1句】:“匆匆”是什么意思呢?
急急忙忙的樣子
【第2句】:自由讀課文,想想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第3句】: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的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后,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
【第4句】:思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第5句】:作者為什么要列舉生活中這些微小的事情?
以生活中不經意的小事來充分說明日子是怎樣在生活的不經意間來去匆匆的。
【第6句】:對照第一自然段,讀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它的作用。
結尾照應開頭,表明心中已有答案,警示人們珍惜時光。結構上: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內容上:突出作者關于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第7句】: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想告誡我們什么?
對時光匆匆的無奈和惋惜,告誡我們珍惜時光,不要白走一遭。
積累拓展
【第1句】: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你覺得時間還像什么。
如:時間像沙子,不知不覺從我們的手中溜走了;時間像突然刮來的一陣風,刮過之后,不留一點痕跡……
【第2句】:作者發現日子在洗手、吃飯、默默……時悄悄地過去了,你還能想到其他方面嗎?
【第3句】:面對逃去如飛的日子,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示例: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多嘗試沒做過的有意義的事情,我能多閱讀,我還能多幫助別人……
【第4句】:你知道哪些有關珍惜時間的古詩詞或名言警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民歌《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晉)陶淵明《雜詩》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練習提高
【第1句】:背誦課文,并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第2句】:課后搜集并摘抄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
閱讀擴展
明日歌
作者:(明)錢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譯文】
明天又一個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們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會錯過機會。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所累,春去秋來衰老將到。早晨看河水向東流逝,傍晚看太陽向西墜落。人一生有多少個明天?請你聽我的《明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