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滕王閣序課本筆記篇一
-->
我們都會對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會對他們的文章或作品產生興趣。王勃,年少有為,初唐四杰之一,被舉為神童,不到二十歲就出仕。在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這個詞了,在作《滕王閣序》的兩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聲,響徹蒼穹。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道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一筆。在勝景面前,他們的心靈是無法平靜的,富麗的詞藻躍然紙上,廣闊的胸襟得到了難得的滿足與震撼。內心的怒吼終于可以渲泄出來,如傾瀉而下的流水,渾然一體,一氣呵成。征服了當時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現在的千百萬人。
遠離了古代,飛機、火車、汽車取代了那沉舊的馬車,便不會有“儼驂騑于上路,傷風景于崇阿”的體驗與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層窗,即使看得見,也聽不到;身處其中,卻怎么也摸不到。飛快的行駛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沒有了仔細的觀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會道出“閭閣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你津,青雀黃龍之軸”。更不會有“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千古佳唱。
這壯麗的畫面,大氣的筆峰,對仗的文句,色彩的鋪墊。動靜相襯,情景相融。使我們不由自主的鉆進了王勃的視野,和他一起去分離這不平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氣凌然,如此的廣闊胸襟,使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齡而大胸懷。
文章的每句話都似乎是仔細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氣呵成,信手拈來,博古今通今,無泄可擊。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棄了原本的夢想,要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關上了門,但他會給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聲會與李杜齊名。
滕王閣序課本筆記篇二
也許命運總是那么不公,也許是天妒賢才,王勃二十六歲就離開了人世,更加戲劇的是,在寫完《滕王閣序》興沖沖地趕回家時,王勃坐的船遇難,這位偉大的文人終于還是讓這篇斷古絕今的奇文成了絕唱,空谷傳響,余音至今裊裊繞梁。讓我們回到公元676年,去看看一千三百多年前佇上滕王閣的他抒寫了怎樣的詩篇。
這是公元676年的一天,唐高宗在位,洪州都督閻公九月九日宴賓客于滕王閣。王勃因省親路過洪州,適逢其會。會上長者賢者云集,王勃算是個小輩,原是連說話的權利也不曾有的.。
而且,洪州都督早讓女婿寫好一篇,原想向眾賓客炫耀一下女婿的才華。于是假意推辭各前輩寫,只見你推我,我推你,推到王勃跟前時,他居然“不識好歹”,提筆寫了起來。閻公氣得拂袖而去,臨江遠眺。這時,正值夕陽西下,天邊氤氳出一片蒙蒙的霞光,江上泛起薄薄的輕霧。
遠處群山脈脈,江面波瀾不驚,幾只水鳥,偶爾掠過天際。孤帆蕩漾,陶醉在迷蒙的暮色里。閻公心情已舒暢了許多,這時,奴仆進來,報告了王勃寫的情況,說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公拍案叫絕“好!”于是,那個毫不起眼的年輕人,執千斤之筆,寫下了《滕王閣序》。
比起它,《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太單薄;比起它,《醉翁亭記》“群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顯得浮淺;比起它,《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顯得空泛。
儒家講“修自身”,兼濟天下者是空想者,而修繕自身者才是理想者。范仲淹自大,而王勃自達。因為每一個人的追求構成了這個民族的追求,中國人而今被稱為唐人也是因為繼承過唐朝的詩魂。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這是一個謙虛的靈魂,這是一張祥和的面孔,遙望著千年以后,不知這位詩人是怎樣緘默地微笑著審視今天的一切,也許在他心中,還有太多未來得及寫出的詩篇。就像席慕容說的:無緣的你啊,不是來得太早,就是太遲。
滕王閣序課本筆記篇三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征。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 紫電清霜 中的 紫電 , 飛閣流丹中的流丹 , 層巒聳翠 中的 聳翠 , 青雀黃龍之軸 中的 青雀 黃龍 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一句,不囿于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 寫盡九月之景 之句。
作者采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 鶴汀鳧渚 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 山原曠其盈視 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 云銷雨霽 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層巒聳翠 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漁舟唱晚 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后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贊說: 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滕王閣序課本筆記篇四
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的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 寫盡九月之景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 當句對 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 ,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云: 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 失路之人 不要因年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滕王閣序課本筆記篇五
滕王閣序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 一作:層臺;即岡 一作:列岡;天人 一作:仙人)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 通:舳;迷津 一作:彌津;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一作: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遙襟甫暢 一作:遙吟俯暢)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見機 一作:安貧)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第一段: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翻譯:豫章(原為)舊時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分野(正對應著)翼星、軫星,地域緊接著衡州、江州;以三江為衣襟,把五湖作束帶,(上)控著荊楚(下)連著甌越。
講“分野”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別對應著地面上的一些區域,比如現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漢時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對應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軫星,那么,翼星和軫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軫二宿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襟”和“帶”在都活用為意動用法了,意為“以……為衣襟”“以……為束帶”“控”“引”本義都和拉弓有關,有控制之意,但對于地理位置來講,只能是連著,不可能是真的控制,這里用這兩個字,是為了強調滕王閣所處位置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