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篇一
我園地處長江邊,江邊有許多沙石場。孩子們最喜歡在沙堆旁玩沙子,而且每次總會撿回一些“寶石”(小石頭)。這些小石頭顏色不一,形狀各異,可塑性強。《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藝術領域也明確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而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因此我以石頭為主材料,加以顏料、絲帶、毛線等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對石頭進行裝飾,使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力,體驗感受美與表現美的樂趣。
1、想辦法將兩塊或更多塊石頭粘在一起。
2、引導幼兒根據石頭的外形大膽想象,嘗試借助輔助材料創造性地裝飾石頭。
3、體驗使石頭說“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運用輔助材料創造性地裝飾石頭。
活動難點: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石頭畫,并能想辦法將兩塊或更多塊石頭粘在一起。
1、材料準備:
(1)各種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石頭。
(2)水粉顏料、排筆、玻璃膠、棉簽、毛線、橡皮泥、絲帶、螺殼等輔助材料。
(3)課件:《會說“畫”的石頭》。
2、場地準備
設置展區——石頭城,將收集的有關石頭彩塑的圖書、圖片資料以及石頭工藝品等布置在其中,供幼兒觀賞。
活動過程
1、欣賞他人之作,激發興趣。
師:老師見過一些被裝飾過的石頭,覺得很不錯,就用照相機拍了下來。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些石頭到底有什么用。
師:(逐一出示課件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景象都是由什么組成的?(石頭。)
師:我們的石頭能不能也變得很精美呢?怎么變?
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想象,自由表述。
評析:美術創作來源于生活。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他們所熟悉的石頭和熟悉的形象,不僅營造了積極討論的氛圍,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經驗,而且激發了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熱情,為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打下伏筆。
2、啟發誘導,積累創作經驗。
師:每人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魚、烏龜、瓢蟲、臉蛋兒……
幼:用橡皮泥做眼睛,把絲帶粘在石頭后面做尾巴,就變成了金魚。
幼:用顏料在石頭上畫出眼睛和花紋,就會變出石頭瓢蟲。
師:(出示兩塊石頭)用兩塊石頭能變成什么呢?
幼:變成小和尚,一塊當頭,一塊當身體。
師:你準備用什么材料把兩塊石頭粘起來?
幼:透明膠、雙面膠、固體膠、橡皮泥……
師:這些方法待會兒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看行不行。
師:我今天還帶來一種材料,叫玻璃膠,也可以把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演示操作方法。)
師:可以讓更多的石頭接在一起說“畫”嗎?
評析:通過想像和交流,孩子們發現,原來利用石頭的形狀和一些輔助材料,可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他們暢所欲言,躍躍欲試。而新《綱要》倡導的正是這種自由表達與個性展示。我們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幼兒嘗試創作。
師:每張桌上都有一份參考圖,待會兒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鼓勵孩子自由選擇材料,大膽創作,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敏銳察覺幼兒的需要,適時給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形成探究合作式的師生互動,引導幼兒個性化地表達。
評析: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活動中參考圖的投放,為能力較弱的孩子提供了可靠的支架,讓他們獲得恰當的幫助,使他們獲得技能技巧與表現形式的間接經驗,幫助他們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提升藝術創造力。
4、作品賞析。
提醒幼兒將完成的作品陳列到“石頭城”的展臺上,鼓勵沒完成的幼兒也將作品陳列上去,引導孩子互相欣賞,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評析:此環節為幼兒創設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即使沒來得及完成的,幼兒在創作過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為教師,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與成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在區域活動中,鼓勵沒完成作品的孩子繼續操作,鼓勵其他孩子遷移經驗再創作。
本次活動選取了幼兒熟悉和感興趣的石頭為主材料,讓幼兒通過賞、想、講、創等環節,來感受石頭作品的美妙,豐富幼兒的經驗,發揮幼兒的想像,從而發展自身的知覺、美感和表現力。活動中教師有效的指導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覽賞析,讓幼兒的創造性得到了進一步的萌芽、開花和結果,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篇二
1、學習用長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圖形進行組合,表現側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了解住宅小區的房子結構,房子有前有后的布局安排以及簡單的小區設施。
3、用遮掩的方法來表現整體與部分的和諧。
幼兒參觀過住宅小區。有畫過正面與側面房子及高樓的經驗。
一、組織幼兒討論“住宅小區”
師:為什么叫住宅小區?
師:你們看到的住宅小曲是什么樣子的?
師:如果我們站在一個地方看,小區內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樣?
師:小區內除了有房子,還有什么?
小結:我們站在一個地方看小區內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正面有側面的,還有一些花草樹木等景物,小區內除了有房子還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簡單的運動健身器。
二、討論如何在紙上來表現“住宅小區”
師:怎樣讓大家看出來,房子是有前有后的?(引導幼兒說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后面的房子應該部分被遮掩的)師:你見過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形狀的?(幼兒講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師在黑板上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示范讓幼兒參考。)
三、幼兒繪畫,教師指導幼兒畫面布局。
四、展覽幼兒作品,從整體的畫面布局來進行評價。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篇三
1、在認識和了解海洋動物的基礎上,用簡筆畫表現它們的形態。
2、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視頻、勾線筆、蠟筆、教師范畫一張。
一、觀看視頻,引起主題。
二、教師示范。
(教師邊說邊示范畫)小丑魚:它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它的身體是圓形的,用弧線來畫出它的嘴巴、魚鰭還有尾巴。別忘了給魚鰭還有尾巴畫上直直的魚刺。然后畫上眼睛,在畫眼珠的時候要記得留白,最后用波浪線來裝飾它的身體。
鯊魚:我們先畫一條直線,接著用弧線來畫嘴巴,鯊魚有鋒利的牙齒,我們要用折線。用其他的弧線把身體畫完整,魚鰭和尾巴是三角形的。
石頭:海底有什么呢?石頭大大的,我們可以用光滑的弧線畫。
水草:水草怎么樣的?大家都還記得扭扭草嗎?水草也是用弧線扭啊扭啊,一根太孤單了,我們再畫幾根。
珊瑚:珊瑚就像一根根的小樹枝,我們用弧線來繪畫。
熱帶魚:這種魚身體扁扁的,我們先畫兩條弧線,再用一條弧線連起來,尾巴也是弧線哦。添上眼睛和身體這條魚就完成了。
劍魚:老師還認識一種劍魚呢,它身體瘦瘦的,背上有刺一樣的東西,我們用直線來畫。
水母:老師還要給你們介紹一個新奇的朋友呢,叫水母,它的身體呀是一個扁扁的圓形,這是眼睛和嘴巴,它的腳呀和我們的水草一樣,用光滑的弧線扭啊扭啊,真好玩。
海星:它和什么長得很像呢?原來是我們的五角星,不過海星的身體可比五角星圓潤呢,每個角都是弧線。
螃蟹:我還想在這里畫一只螃蟹,螃蟹是什么樣子的?身體圓圓的,眼睛凸出來,還有兩個厲害的大腳,其他的小腳畫上直線,然后一折就可以了。
貝殼:海底還有貝殼呢,我們畫一個大半圓,再畫個小半圓,裝飾上線條,貝殼就完成了。
師:咦,海底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東西呢,一會小朋友可以發揮想象,把你想到的東西畫出來。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海底世界這么美麗,你們想不想畫一畫自己的海底世界?好,現在大家行動起來吧。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師:小小畫家們,你們都完成了嗎?誰愿意來給大家講講你的海底世界里都畫了些什么。
師:小朋友畫得真不錯,我們拿著自己的作品去給隔壁的小朋友欣賞一下吧。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后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著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艷、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動物的活動,課上我通過分析語句的說明方面,讓學生通過列數字的方面了解海參速度的慢和梭子魚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梭子魚的快等。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篇四
1、引導幼兒欣賞年畫鮮艷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
2、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年畫所表達的含義。
3、啟發幼兒用語言和姿態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年畫歡樂祥和的氣氛和人們的美好愿望。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感受作品的美感。
1、《年年有余》掛圖1幅。
2、《喜洋洋》、《金蛇狂舞》、《二泉映月》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3、課前,讓幼兒回家向父母了解,他們小時侯看到過的年畫內容,并參觀過新華書店的各種掛歷、年畫。
4、師生共同收集年畫,將活動室布置成年畫展覽廳;五角星掛件若干。
一、初步感知年畫的特點。
1、在《喜洋洋》的背景音樂伴奏下,教師和幼兒自由地欣賞活動室里的年畫展覽,自由地交談、議論。
2、讓幼兒在活動室中間找個位置坐下,教師再介紹:今天欣賞的這些畫是專門過年時張貼的畫,這種畫叫年畫,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畫,現在,在農村還有貼年畫歡度春節的習慣。
3、提問:你看了這些年畫有什么感覺?(高興、快樂,有種過年的感覺等)
(評析:開放式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幼兒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通過談看年畫的感覺,使幼兒初步對年畫有了整體的感受。)
二、欣賞《年年有余》年畫的內容。
1、指《年年有余》這幅畫,要求幼兒仔細觀察。
2、提問:這幅畫上有些什么?讓幼兒自由議論再發言。
教師小結:畫面上畫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手里抱著一條大鯉魚,笑嘻嘻地盤腿坐在蓮花座上,旁邊還有大大的荷葉和結著桃子的桃樹。
(評析:讓幼兒自由議論,引起幼兒講述年畫內容的興趣,教師簡短的小結,幫助他們理清了年畫內容的思路。)
三、欣賞《年年有余》的構圖和色彩,感受其快樂祥和的氣氛。
1、提問:這幅畫主要畫的是什么?畫家把它畫在畫面的什么地方?
2、用白紙擋住旁邊的荷葉和桃樹,引導幼兒體會畫面的飽滿感,再分別露出左邊的荷葉和右邊的桃樹,引導幼兒體會畫面的均衡感。
啟發幼兒從小男孩笑嘻嘻的表情及紅、黃、綠鮮艷明快的色彩上形成了喜慶熱鬧的氣氛。
4、欣賞《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樂(片段)。
提問:你覺得哪一段音樂與這幅畫相配?
5、放《金蛇狂舞》的音樂,讓幼兒學一學畫中小男孩的姿態,或讓幼兒合作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這幅畫。
(評析:用左右分別遮蓋比較法讓幼兒感受畫面的均衡、構圖的飽滿,方法巧妙直觀。匹配音樂讓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想象,給幼兒創造了多通道充分體驗的機會,同時也體驗了美術欣賞帶來的快樂。)
四、舉行“智多星”擂臺賽,有獎竟猜理解年畫的含義。
(教師提示幼兒欣賞鯉魚和古錢幣的組合年畫,幫助幼兒理解“魚”和“余”字是諧音,表示富裕的意思。過新年貼有魚的年畫意思是“年年有余”,反映了人們希望年年豐收,生活富裕的美好心愿。)
2、畫中的蓮花座,又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心愿?
(提示蓮蓬里有“蓮子”,諧音有子孫。)
3、畫中的桃子又有什么意思?
(結合欣賞壽星手上托著桃子的年畫,得出年畫上的“桃子”是希望家里的人健康長壽。)
(評析:運用游戲競賽的方法,提高了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獎品五角星掛件的運用,提示教師要讓每個幼兒都嘗到成功的喜悅。)
五、讓幼兒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欣賞了年畫,知道了年畫色彩鮮艷,畫面飽滿,有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評析:給年畫起名字,進一步突出了年畫的主題,教師的總結,幫助幼兒梳理了年畫的特征。)
六、活動延伸:幼兒自己創作一幅年畫。
(總評:欣賞過程清楚,層層深入,活潑有序。注意調動幼兒的審美積極性,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活動環境。)
怎樣上美術欣賞課,這對于我市大多數幼兒教師來說還是個難題,為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美術欣賞課的研究,我作為一名教研員,率先上了這節美術欣賞課,期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上完這節課我的體會還是挺深刻的。
幼兒學習知識一定要建立在感性經驗之上。這節課雖然不是幼兒生成的,但上這節課時我借鑒了方案教學的經驗。提出主題后,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年畫,家長們也參與了此活動,他們和孩子一起到圖書館、新華書店找年畫,或上網搜集資料,他們還把自己小時候看到的年畫內容和自己的孩子作了交流。正因為孩子們有了大量的感性經驗,所以他們在上課時有話可說,情緒高漲,反應熱烈。
小百科: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于古代的“門神畫”,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篇五
1、嘗試用繪畫、拓印等方法制作花朵,用粘貼、撕剪、卷折等多種方式制作花束。
2、了解與自己生活相關密切的不同職業的成人勞動,用獻花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尊重和關心。
學習用各種方法制作花束
能夠熟練掌握蔬果拓印的新技能
1、各種可以拓印的蔬果橫切面,各色顏料,擦手毛巾
2、水彩筆、彩色手工紙、皺紋紙、剪刀、吸管等
3、花束包裝袋若干
1、教師出示自制的花束,詢問幼兒"這是什么,你見花束嗎?在哪里看見過。什么情況下會收到花"?請幼兒回答。
2、如果這束花是你的,你準備送給誰?引導幼兒回憶祖輩、父母、老師等其他社會職業人員為小朋友們做的事情,激發幼兒的感恩情懷。
3、"有這么多的人關心、愛護小朋友,這束花到底送給誰好呢,我有些為難了,請小朋友幫老師想想辦法吧"。幼兒自由泛說。"有了,我們每個人制作一束花去送給為小朋友們付出辛勤勞動的人吧"!
1、"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老師今天帶來的花束,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逐一展示并介紹各種不同的花朵制作方法:
(1)用水彩筆在手工紙上畫出花朵的圖案,用剪刀剪下來,貼在吸管上,裝飾上葉子。
(2)蔬果拓印:用手抓住蔬果的上端,蘸取顏料,然后印在畫紙上。將拓印的花朵圖案剪下來,用吸管當花莖,再添加上手工紙制作的葉子。
(3)皺紋紙折疊:將手工紙折疊后,剪出花瓣的形狀,然后纏繞在吸管上,裝飾上葉子。
2、幼兒自由創作,老師指導。
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制作方式,大膽想象,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用提供的輔助材料粘貼、撕剪成花徑和葉子。
老師為幼兒準備好花束的包裝袋,請幼兒把自己做好的花放進包裝袋,請個別幼兒到臺前來講一講自己是用什么方式制作的,并說一說想把自己手中的花束送給誰。
鼓勵幼兒將花束送出去。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篇六
1、能利用種子進行粘貼作畫,根據種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現一定的物體形象。
2、發現自然材料的.美,體驗成功的樂趣。
3、能在活動中耐心、細心完成作品。
1、收集不同種類的種子如“瓜子、芝麻、綠豆、黑米、大紅豆等,每組提供一份。
2、不同顏色卡紙畫、膠水、棉簽、衛生紙若干。
3、課件《種子粘貼畫》。
1、出示“種子盒”,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我這里有個寶盒,里面裝來哦很多寶貝,我要請小朋友摸出來,看看是什么。
(2)教師搖動盒子,請個別幼兒摸盒子里的東西(種子)。
2、種子黏貼畫
(1)師:種子說它已經和你們很熟悉了,這次它們想和小朋友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叫“種子黏貼畫”。
(2)教師展示各種種子黏貼畫讓幼兒觀賞。
(3)示范講解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
(1)師:首先,用棉簽沾上膠水涂在圖畫里,然后選擇你喜歡的種子粘在膠水上面,粘上后用嘴巴吹一吹。如果是小米可以直接撒在上面。
(2)幼兒黏貼種子畫。
3、作品欣賞、評價。
美工區投放各種便于做黏貼畫的種子,讓幼兒繼續制作黏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