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時侯,最喜歡嗅著烤餅的香味,沿著馬路邊上的盲道走著,走著。來到最熟悉的烤餅攤前,來上一個熱騰騰香噴噴的烤餅。
“小李叔叔,來一個烤餅。”“好嘞,里面加點什么?”迎來的是滿面春風。“嗯,來根火腿腸吧。”“小姑娘,雙匯火腿腸查出有瘦肉精,要不換雞蛋吧。”又是真誠的笑,飽經蒼桑的臉上皺紋聚在一起,更顯和藹親切。“那就蛋吧。”“要籠小籠嗎?可熱乎哩!”他的老婆小章阿姨問。“來一份。”熱乎乎的食物伴隨著小李叔叔和小章阿姨的笑容遞到時我手里,我幾乎天天去光顧這輛移動小車。
但現在我讀初中,不順路了,很久不去吃烤餅了。上學放學向那一瞅,還是原來的地方,紅紅的傘,小小的移動車,兩個忙個不停的人,好像還有分不完的笑。
星期六晚,我又去買烤餅。“小姑娘,來買烤餅呀?怎么那么久不來呢。”小章阿姨熱情地招待我。“小章阿姨,你還認識我啊?”我很驚奇。“她呀,記憶力好自呢。若不是綴學,準不定讀個博士生呢!”小李樂呵呵地調侃道,兩不手中一刻都不停。“綴學?”我問。“嗯,我是三姐妹的老大,家里等著我養呢。不過也好,正是因為打工才認識小李的。”小章憨厚又甜蜜地笑著,又熟練地打包著小籠,小李麻利地打著蛋。“那你們天天擺攤不累嗎?”
“累是累了點,早上4:30分起來做到10點,晚上再擺到8點。但是為了人們一大早吃到熱乎乎的早點。值!”這輛小車風雨無阻地在這兒,為的是讓每個人想吃時都不會沒有,它等在這兒,時時供應。
“那你們一年有多少收入呢?”我又問。“兩不不吃不喝有八萬吧。”他們兩人露出滿意的笑,“夠多了呢,我們吃喝用不著一萬,剩下的一半攢起來造房好用,一半給兒子看病。”怪不得呢,聽我們小區里的人說小李夫婦不光在這兒賣烤餅,每天還去四戶人家做清潔工,常常在這個小區和那個小區來回奔波這才會有8萬元一年的收入。他們的兒子得了自閉癥,雖是輕微的,也是很花錢。他們兩個堅強的好夫婦,永遠是那么快樂,那么辛勤。永遠那么殷情,那么誠墾,怪不得他們的顧客那么多!
我希望,真心希望這對堅強的夫婦臉上的笑永遠不會變淺,他們兒子病越來越輕,這輛撐著家庭裝滿愛的小車永不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