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風雨,后世塵煙。歲月流淌,繁華落盡,唯有痕跡,在心間。
——題記
萬代千年,興衰循環,舊時亭臺宮闕,都已化作揚起的塵煙。無盡的滄桑,隨著時間流向未來。時光在古老的書卷上灑下泛黃的皺紋,時光在遠古的石碑上刻下深深的溝壑。人類在時光面前顯得渺小的同時,卻在時間的岸邊留下無數痕跡,萬代流傳。枯骨早在哀風中消逝,但不朽的詩篇仍被吟誦著;優雅的樂曲仍被彈奏著;絢爛的圖畫仍被瞻仰著……
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春天幽靜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襲人,令人惋惜的是詩人自飲自酌,竟無一人陪詩人共飲,寂寞否?可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暫且與明月和身影為伴,在春暖花開之日及時行樂吧。這是李白,他以哀為樂的豁達心境,與明月共生,與自然共生。”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若人們的心中能留下一絲淡薄的痕跡,便能發現真實的自我。
聽,那漸漸消失在漫天大雪中的馬鈴聲,在空谷中掠過,留下惋惜。“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望著遠方發出如此感慨,遠方是朋友的背影,也是故鄉。
但除卻煩憂傷痛,也可閑坐溪亭日暮,大觀黃河之水天上來,閑賞輕羅小扇撲流螢,感受已涼天氣未寒時……
詩之美,飄揚的文字和著古時的墨香,寫進了我們的心間,化作文學的痕跡。
樂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音樂是人們對年華的訴說,對自然的贊美。
樂,是高山流水的清麗優雅,更是廣陵散的清揚不羈。
富麗的殿堂之上,有仙樂繞梁三日不絕,羽衣霓裳共奏天籟;清幽寧靜的山間,也飄蕩著牧童歡快的笛聲。花朝月夕,人們嘆服美景而作樂;易水訣別,人們也好以樂聲來明志。
古典音樂,是中國文化的一脈。先民的手指在樂器上跳躍著,創造出的美妙音符跳進了我們的心間,化作音樂的痕跡。
畫
從敦煌莫高窟走來,一路是丹青的色彩。飛天的侍女悠然的神態、飄起的裙帶,是畫永恒的美麗。到了中原,線條變得更加豐富起來,潑墨是泰山的風采,留白是雨后迷蒙的天廓。等駛到江南水鄉,畫中就又多了幾分鳥鳴聲,多了繁花似錦的春意。河水彎彎,畫意綿綿。清明上河圖正為我們展現著那個朝代的風光。從點到線再到面,歷代的畫師們揮動手中的筆,在石壁上留下千古不滅的痕跡,也在我們心間留下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圖景。
人生只有今天,只有現在。我們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我們無法穿越回過去,也無法預知未來。但是我們可以帶著先人給予我們的文化藝術的痕跡,豪邁的走向未來——作為中國人,千年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