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之怨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 zì zhī yuàn
基本解釋睚:眼眶;眥:眼角;睚眥:生氣瞪眼。別人瞪眼這樣小的怨恨。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p>
范雎隨魏國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須賈懷疑他通齊,回國后報告魏相魏齊。范雎含冤被打傷,改名張祿逃到秦國當上宰相。須賈出使秦國,范雎扮作窮人去見他。須賈見狀就送他一件綈袍,發現他是秦相時嚇得謝罪,范雎說對魏齊要睚眥必報。
睚眥之怨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睚眥之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脆而不堅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華而不實,脆而不堅?!?/td> |
名山大川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td>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td> |
肝膽過人 |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直搗黃龍 | 元 脫脫等《宋史 岳飛傳》:“飛大喜,語其下曰:‘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td> |
望而生畏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海底撈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td> |
生死有命 | 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td> |
鴻儒碩學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無乏于時?!?/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