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無立錐的成語故事

拼音pín wú lì zhuī
基本解釋窮得連插錐子的地方都沒有。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富者田連阡伯,貧者亡立錐之地。”
貧無立錐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王宮藝人優孟聽說前相國孫叔敖死后兒子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覺得過意不去,就穿戴孫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見楚王,楚王即景生情,優孟趁機講述孫叔敖兒子貧無立錐之地,楚王深受感動,就重封孫叔敖的兒子。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貧無立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視微知著 | |
鴻鵠將至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成竹在胸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供不應求 | 《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一至二噸,供不應求。” |
挖空心思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孝子賢孫 | 元 劉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
無關緊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緊要;我們后學,卻是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