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在背的成語故事

拼音máng cì zài bèi
基本解釋芒刺:谷類殼上的細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臥不寧。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的典故
公元前87年漢武帝死后,他年僅8歲的小兒子劉弗陵即位。史稱漢昭帝。按照武帝的遺詔,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輔政,掌握朝廷軍政大權:昭帝的壽命不長,21歲就死了。他沒有兒子,于是霍光把武帝的孫子劉賀立為皇帝。后來,霍光發現劉賀生活放蕩不堪,整天尋歡作樂,經與大臣們商量,把劉賀廢掉,另立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這就是漢宣帝。不過劉詢也非常清楚,霍光的權勢很大,自己的生死存廢完全決定于他,因此對他很害怕。劉詢即位后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去謁見祖廟。到了那一天,宣帝乘坐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霍光就坐在馬車一側陪侍,皇帝見霍光身材高大,臉容嚴峻,不由自主地覺得非常畏懼,惶恐不安,就像有芒刺在背上那樣難受。此后,宣帝見到霍光,總是小心翼翼。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乘車時再也沒有他陪侍,宣帝才感到無拘元束,行動自由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芒刺在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屈指可數 |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 |
體恤入微 | 鄭觀應《盛世危言·女教》:“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 |
快馬加鞭 |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喟然長嘆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