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逐鹿的成語故事

拼音zhōng yuán zhú lù
基本解釋中原:古代指我國中部;跟邊疆相對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權或爭逐的對象。舊時比喻群雄在中原爭奪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p>
晉朝時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中趙國國王石勒十分有才干,但自以為是,有一次他問大臣徐光他能與歷史上哪位皇帝相提并論。徐光答復為漢高祖劉邦。他笑道他只能做劉邦的部下,但與劉秀并驅于中原,相互較量,那就不知鹿死誰手了。
中原逐鹿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中原逐鹿)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自暴自棄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td>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茖W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td> |
爭先恐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經緯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td> |
歸十歸一 | 白誠仁、何紀光《小紅軍》:“你看他,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收拾得歸十歸一,真像個久經鍛煉的紅軍戰士了?!?/td> |
粗制濫造 | 魯迅《花邊文學 商賈的批評》:“如果并不以賣文為活,因此也無須‘粗制濫造’?!?/td> |
繪聲繪影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五卷:“繪聲繪影,字字陰森,綠人毛發,真乃筆端有鬼?!?/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