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基本解釋魚目:魚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魚眼來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出處漢 魏伯陽《參同契》上卷:“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
魚目混珠的典故
從前,有個叫滿意的人在一個處于蠻荒之地的不起眼的小鋪子里,用所有的錢買了一顆大珍珠。回到家后,他把大珍珠放進一個特意制作的盒子里,好好地收藏起來。只有在過年時,他才拿出來給一些朋友看。滿意有個叫壽量的鄰居,家里藏有一顆祖?zhèn)鞯拇笳渲椋O肽贸鰜砗蜐M意比一比。可祖宗有遺訓,不可輕易示人,只好作罷。不久,兩人都得了一種怪病,臥床不起。看了好多醫(yī)生,吃了好多藥,可病情仍不見好轉(zhuǎn)。一日,街上來了一個據(jù)說能治各種疑難雜癥的游方郎中。兩家人分別將其請到家中,郎中看完病后,說此病需要以珍珠粉來合藥,才能徹底治愈。他留下一個方子,便匆匆走了。可是滿意怎么也舍不得殘損那顆稀世珍珠,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其他的藥;而壽量則吃了用家傳珍珠粉合的藥。后來郎中得知滿意并未服用珍珠粉,前去一看,發(fā)現(xiàn)他的珍珠的確是稀世之寶。而郎中一看壽量的珍珠就說:“這是海洋中一種大魚的眼睛,以魚目混充珍珠,哪能治好你的病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魚目混珠)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畏縮不前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
痛定思痛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河魚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三人行,必有我?guī)?/a>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td> |
野沒遺賢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zhèn)€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
妻兒老小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見王》:“你一向遠出,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