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而解的成語故事

拼音yíng rèn ér jiě
基本解釋碰著刀口就分開了。比喻事情容易處理;問題容易解決。
出處《晉書 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的典故
公元280年,西晉鎮南大將軍杜預向晉武帝司馬炎建議,討伐吳國,他調兵遣將,10天功夫就占領了長江流域的大片地方。當時有人建議收兵待來年春天再戰。杜預認為要乘勝追擊,趁士氣高漲時出兵就能迎刃而解,不久就一舉占了吳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迎刃而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前因后果 | 梁 蕭子顯《南齊書 高逸傳論》:“史臣曰:‘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瑣相襲。’” |
敲詐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
酒能亂性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16回:“酒能亂性,色是敗真。財乃致命,氣動殺身。” |
妻兒老少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9卷:“引了妻兒老少,和劉青等心腹三十余人,徑投望江縣天荒湖來。”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唇槍舌劍 |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度德量力 |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
依樣畫葫蘆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白草黃云 | 唐 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安身立命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