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聳聽的成語故事

拼音wēi yán sǒng tīng
基本解釋指故意說些夸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聳聽:使人聽了吃驚;危言:使人吃驚的話。
出處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意者危言駭世,姑一快胸中之憤耶!”
危言聳聽的典故
有一次,東晉顧愷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談笑取樂。他們約定說“危語”(用一句話形容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桓玄說:“矛頭秫米劍頭炊。”這句話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劍的尖頭當米煮飯吃;殷仲堪說:“百歲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說年過百歲的老頭懸掛在枯萎的樹枝上;顧愷之說:“井上轱轆臥嬰兒。”井上的轱轆容易滾動,嬰兒躺在上面非常危險。后人就把這種夸大形式嚇唬人叫做危言聳聽。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危言聳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武不善作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 |
催人淚下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實在是萬歲爺的祭文催人淚下,奴才們實在忍不住了……”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窮途潦倒的一生。”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壽元無量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