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聳聽的成語故事

拼音wēi yán sǒng tīng
基本解釋指故意說些夸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聳聽:使人聽了吃驚;危言:使人吃驚的話。
出處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意者危言駭世,姑一快胸中之憤耶!”
危言聳聽的典故
有一次,東晉顧愷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談笑取樂。他們約定說“危語”(用一句話形容一個非常危險(xiǎn)的情況)。桓玄說:“矛頭秫米劍頭炊。”這句話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劍的尖頭當(dāng)米煮飯吃;殷仲堪說:“百歲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說年過百歲的老頭懸掛在枯萎的樹枝上;顧愷之說:“井上轱轆臥嬰兒。”井上的轱轆容易滾動,嬰兒躺在上面非常危險(xiǎn)。后人就把這種夸大形式嚇唬人叫做危言聳聽。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危言聳聽)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手遮天 |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混世魔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強(qiáng)中自有強(qiáng)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fēng)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qiáng)中自有強(qiáng)中手。” |
杯蛇幻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痛定思痛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dāng)痛之時(shí),不知何能自處也。”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如臂使指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nèi)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撈一把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duì)》第五章:“他就想再撈一把,可是越撈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