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的成語故事

拼音zhōng shān láng
基本解釋比喻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的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中山狼的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簡子在中山舉行狩獵,遇到一只狼就拼命追趕。狼遇到東郭先生說:“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讓我茍延殘喘躲一會,躲過這場災難,我會報答你的大恩的。”東郭先生幫助了狼。后來狼安全跳出布袋撲向東郭先生咬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中山狼)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嚴陣以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無法無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
庖丁解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