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譯文及注釋

          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游,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

          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云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郁悶長懷愁。

          注釋

          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

          江:長江。

          吳宮:三國時孫吳曾于金陵建都筑宮。

          晉代:指東晉,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東晉文學家郭璞的衣冠?!,F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園內。一說指當時豪門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紳。成古丘:晉明帝當年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華一時,然而到了唐朝詩人來看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丘壑了。現今這里被稱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園內

          三山:山名。今三山街為其舊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時,將城南的三座無名小山也圍在了城中。這三座山正好擋住了從城北通向南門──聚寶門的去路。恰逢當時正在城東燕雀湖修筑宮城,于是將這三座山填進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條街道,取名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極遠,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經南京后,西入長江,被橫截其間的白鷺洲分為二支。白鷺洲:白鷺洲:古代長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鷺,故名。今已與陸地相連,位于今南京市江東門外。

          浮云蔽日:比喻讒臣當道障蔽賢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語雙關,因為古代把太陽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長安: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45-146

          登金陵鳳凰臺創作背景

            《登金陵鳳凰臺》是李白集中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此詩一說是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作者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一說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稱是李白游覽黃鶴樓,是想與崔顥的《黃鶴樓》爭勝。

          參考資料:

          1、袁行霈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28-340

          登金陵鳳凰臺鑒賞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覺得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傍P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而“如今”鳳去臺空,就連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木渚汀傍P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后來的東晉都建都于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也沒有留下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薄叭健痹诮鹆晡髂祥L江邊上,三峰并列,南北相連。據陸游的《入蜀記》載:“三山自石頭及鳳凰臺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則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鞍樦蕖?,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二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边@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崩畎走@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安灰婇L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余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盾嫦獫O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該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痹谟庙嵣?,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吊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李白是天才詩人,并且是屬于那種充滿創造天才的大詩人。然而,惟獨李白臨黃鶴樓時,沒能盡情盡意,“馳志”千里。原因也很簡單,所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因而,“謫仙詩人”難受、不甘心,要與崔顥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鳳凰臺詩以擬之”,直到寫出可與崔顥的《黃鶴樓》等量齊觀的《登金陵鳳凰臺》時,才肯罷休。

          這雖然是傳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鳳凰臺》博得了“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的贊揚。其實,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崔顥的《黃鶴樓》,它們同為登臨懷古的雙璧。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藝術特點,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蕩著的那種充沛、渾厚之氣。氣原本是一個哲學上的概念,從先秦時代起就被廣泛運用。隨著魏晉時期的曹丕以氣論文,氣也就被當做一個重要的內容而在許多的藝術門類里加以運用。雖然,論者對氣的理解、認識不完全相同,但對所含蘊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與藝術情調,又都一致認同。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明顯地充溢著一股渾厚博大之氣,它使李白觀古閱今,統攬四海于一瞬之間,且超然物外,揮灑自如。渾厚博大之氣使李白淵深的思想,高妙的見解,闊大的心胸,成為編織巨大藝術境界的核心與精神內含。就像透過“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巨大立體時空,可以感受到歷史的脈搏跳動與詩人的呼吸一樣,通過李白的舉重若輕,從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氣充塞整個詩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進一步感受到他整個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特點。

          李白此詩的藝術特點,又在于對時空觀念的完美表達。這既體現在對歷史與自然的認識上,也體現在他構造時空藝術境界的表達方法上。李白強調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傳他的以自然為中心的“物我為一”的世界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揭露歷史上的統治神話。因為從古而來,幾乎所有的統治者他們都宣揚自己的世代永存與精神不滅,并且還把這樣一種模式灌輸到人們的意識形態當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則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即或是極為強有力的統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然而他終歸也要“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風·秦王掃六合》),煙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來,宇宙萬物之中,能夠獲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華與驕奢淫逸都會煙消云散;如果說它們還存在,似乎也只是作為自然的反襯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現自然力量的雄大與變化的時空觀時,則選取了最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與“二水中分”之遼闊,從而構造出闊大的境界,并且把歷史的變遷,即時間的改變與地點的依舊,即空間的不改整體地表現出來,啟發人們作更深的思考。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藝術特點,還在于別致自然的遣詞造句。由于詩以寓目山河為線索,于是追求情隨景生,意象諧成也就顯得特別重要。“鳳凰”的高飛與“鳳凰臺”的“空”,潔凈、疏朗,與詩人瀟灑的氣質和略帶感傷的情懷相一致,且意到筆到,詞義契合,起到了內外呼應的作用。另外,整首“登臨”的內在精神,與“埋幽徑”“成古丘”的冷落清涼,與“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與憂讒畏譏的“浮云”惆悵和不見“長安”無奈凄涼,都被恰切的語詞鏈條緊緊地鉤連在一起,從而當得起“古今題詠,惟謫仙為絕唱”的贊譽。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謁許由廟

          唐代錢起

          故向箕山訪許由,林泉物外自清幽。松上掛瓢枝幾變,
          石間洗耳水空流。綠苔唯見遮三徑,青史空傳謝九州。
          緬想古人增嘆惜,颯然云樹滿巖秋。

          有感

          清代呂兆麒

          沈醉西風有底愁,冰輪重見月如鉤。爐藏桂燼香猶爇,鐙灺蘭缸焰未收。

          可憶婿鄉騎竹馬,難從童阜問金牛。輸他意緒澄于水,靜夜吟詩獨倚樓。

          宋宗廟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

          兩漢佚名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圣武,撫運桓擾。功并敷土,道均汝墳。

          止戈曰武,經緯稱文。鳥龍失紀,云火代名。受終改物,作我宋京。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還頗有賦詠而亡其稿追憶僅得此下十章 其八 過蕪湖

          羅欽順

          佳麗蕪湖縣,千年拱帝京。樹連淮浦碧,江逐海潮平。

          天地容疏拙,風波托死生。不將詩句覓,對景若為情。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

          宋代陸游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

          我老正須閑處著,白云一半肯分無?

          題光澤卷三首 其二 紅梅圖

          明代黃衷

          梁園無此種,上苑幾年移。獨抱冰霜骨,休誇粉膩姿。

          春風吹蕊蒂,絳雪綴繁枝。寫向王孫贈,能深玉葉思。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亚洲一级片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三级电影网址|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色在线|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