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春天的故事有感字篇一
———讀《鄧小平文選》有感
雖然人人都知道,嚴冬來臨,春天就不會遠,但是真正能夠呼喚春天、迎接春天甚至創造春天的畢竟是偉人。鄧小平就是這樣一位偉人。他在曲折坎坷的革命生涯中曾經三次被錯誤地批判打倒,卻又三次奇跡般地復出。這個“打不倒的東方小個子”對于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以其驚人的膽略和氣魄逼退了寒冷的嚴冬,迎來了溫暖的春天,為我們在劃時代的新時期中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指明了方向。他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鄧小平文選》,書寫的是一曲驚天動地的“春天的故事”,他所構想的宏偉藍圖終將經過我們的雙手成為現實。
在瀏覽第三卷的時候,我看到這樣一個標題《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當時我就在想有什么理由說中國必須要在此占有一席之地呢?到底有什么好處呢?目的何在?鄧小平在文章中一一給出了答案。他在回答一個外國記者提問時說到,制訂高科技發展計劃是從長遠發展的利益著眼,而不是只看眼前。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所以,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雖然中國在八八那個時候經濟等方面還是比較落后、貧窮的,但是鄧小平卻已經預見到了未來全世界的發展走向,考慮到了中國要成為一個強國的重要因素,并從長遠利益出發,制定了發展高科技的計劃,我想我不得不佩服鄧小平——這一中國第二代領導人的領導治理才能。同時在這幾年的發展中,我們也看到了隨著中國在幾個高科技領域靠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功,我國科學家的能力都逐漸受到了世界各國科學家的認同,而且我國在許多科學領域的地位也的到了提升,世界開始認識這個強國,我想這些正驗證了鄧小平這一決策的正確性。
在《總結經驗,使用人才》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兩篇文章中,鄧小平都大量提到了對于知識分子和人才的態度,我想這是我們學生都非常關心的,他會如何看待所謂的“老九”。
在前一篇文章中他談到了人才的發現和使用問題,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難得的,雖然可能他們有某些弱點缺點,也要放手用個人才可以頂很大的事,沒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的確,對于現在發展中的中國來說,人才真的顯得至關重要,而且現在中國也面臨著許多領域的人才緊缺,如何發現和利用人才也變成了一個問題。對于現在來說,我想在很多方面我們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伯樂,真正的人才沒有很好地發現,或者發現了沒有果斷地起用。鄧小平他推翻了在文化革命時,對于知識分子的錯誤評論,并且認識到了發展中國必須依靠各方面的人才。這對于許多的知識分子來說真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表現的機會,我們現在都可以看到各方面的人才都不斷的涌現,他們的思維不斷撞擊,產生了許多發明創造的火花,這無疑為我們國家的科學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氛圍。
在第一篇文中的最后他提到了要尊重人才,在第二篇文中他提到了對高級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他提倡要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并尊重他們。要解決他們的待遇問題,使他們感到有希望。特別的他講到了留學生,認為我們現在如何創造他們回來工作的條件,很重要,我想這也是困擾很多留學生的問題,他們看見自己的祖國正在發展,很希望能回來高科技盡一點力,但是卻發覺回來以后沒有工作條件,也沒有接納他們的機構,當然他們也有心理上的猶豫,畢竟當年的文化大革命還對他們殘留這一點陰影。針對這些,鄧小平就提出搞個綜合的科研中心等,而且還一再的強調必須尊重人才。我想他的建議是成功的,我們現在有目共睹,海外華僑都紛紛的回國來創業,建設祖國,把我國的經濟、科學等都搞活起來了。在這篇文章中他也提到了科教投資的使用和提高教師的待遇問題。我想這些都或多或少為我們教育體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他是深情地愛著他的國家、他的民族、他的人民,他是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發展的使者,并且他為之奉獻了他一生的心血、智慧、情感和才能。鄧小平同志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旗手,是偉大的集體主義旗手,是偉大的社會主義旗手,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旗手,是治黨治國治軍的高手,是開展社會經濟建設的能手,是開拓國際外交空間的好手。他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擁有鮮明的富國強民的理念,勤于學習思考,敢于開拓創新,善于團結合作,勇于解放思想,精于事實求是,富于與時俱進。總之,鄧小平同志具有堅定的正確的理想信念,擁有良好的品質性格,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思考激情,務實肯干,這是他能夠成就他的理想和抱負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因為,一個人僅僅只有美好的正確的理想信念,而缺乏為之奮斗的實干精神、沒有不懼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務實態度是永遠成就不了事業的;一個人只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硬干蠻干的精神,而沒有明確的正確的理想信念也是永遠成就不了事業的。這是我讀《鄧小平文選》的重要啟示。
讀春天的故事有感字篇二
讀《育兒經典故事》有感
興園學校三(3)班喻曉家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足見培養人才之不易。但要成才,首先得成人。可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了。在小學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有了明顯進步。不僅僅是學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識,而且漸漸的在形成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在德育方面已做了很多的工作,可真正的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想一想,家長能做些什么呢?在我看來,德育要言傳更要身教。言傳,是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身教,是告訴孩子該怎么做。
一說到身教,我們就會不由地想起《岳母刺字》,《田(田稷)母拒金》,《陶(陶侃)母封魚》,《寇母遺詩》這樣的經典故事。有人會說,我們是普通人,該怎么做?
生活中處處都能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教育。
我家在合肥市美麗的大蜀山腳下,所以經常帶著小孩去爬山。在這里,鳥兒為我們歌唱,花兒向我們微笑,空氣清新。在這里,一切的憂愁和煩惱都一掃而光。但隨著登山游玩人數的增加,林子里各種生活垃圾慢慢變多了,和這美好的環境格格不入。于是,在一次登山之前,我偷偷的準備了裝垃圾的大塑料袋。下山的時候走了一條“探險”的小路。目的是讓小家伙能很自然地撿拾這眼前的生活垃圾。在這過程中,小家伙還和她媽媽比賽,看看誰的戰果更大!這次爬山的她比任何一次都玩得高興。看到被撿拾干凈的羊腸小道,盡管弄了一身臟,臉像個大花貓,但孩子的笑容格外燦爛。孩子的周記中寫到這件事,她寫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們就是大蜀山的主人,作為主人要讓大蜀山以最整潔、最美的姿態展現在所有游客的面前。”我很高興,達到了我預期的教育目的。
公交車讓座位的事,在孩子們的作文中,司空見慣。但作為家長,不因小事而不為,而是要以善小而為之。
一天下午,我帶著她去超市購物。回來乘坐公交車。起初,我和女兒都有座位。到夢園小區的時候,上來的人更多了,車廂塞得滿滿的,像個裝滿餡的大餃子。這時候上來一位老奶奶,因為人多沒空位子了。
我看見了,毫不猶豫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對老奶奶說:“阿姨,您坐吧!”老奶奶客氣地對我說:“謝謝你!”女兒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隨后,上來一位孕婦,女兒很有禮貌地將座位讓了出去。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在埋怨孩子沒有愛心,不講禮貌,越來越自私時,也許我們大人們應該反思一下,我們是孩子什么樣的榜樣?多讀書,多學習他人的育兒經驗,言傳身教:言傳在前,身教以后,說更容易,做更難。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