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元年,秋,蝗災民歉,道不候報,出官廩米賑之,又設粥糜以救饑者,州麥四千斛為種于民,民賴以濟,所全活萬余人。”這樣的他,在百姓之中被奉為圣人、救世主;“性淳厚,有犯不較,所至務寬恕,胥吏有過未嘗笞罰,民訟捕負者,或出己錢償之,以是頗不治。”這樣的他以溫柔、淳厚的性格成為小吏心中的好人;”及居京師,家甚貧,多聚親族之煢獨者,祿賜所得,散施隨盡,不以屑意。與人交,情分切至廢棄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給。“這樣的他用他的行為向族人證明他的宅心仁厚。性淳厚、樂助人、好施舍的查道便是一個充滿人文情懷的存在。所有慈善家能做的事他都做了,所不能做的事他也做了。如此一人,怎能不深得人心?
同情弱者固然重要、悲天憫人固然重要、仁義好施固然重要,但是,對未來的探索、對科學的研究、對技術的開發也是同等重要的。如果說同情弱者是化學反應,那么未來的探索便是催化劑;如果說悲天憫人是樹,那么科學的研究便是促進它光合作用的陽光;如果說仁義好施是人的品行,那么技術的開發便是維護這種品行的促進因素。
從石器到鐵器、從生食到熟食、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如若沒有這些探索與發現,也許身為萬物靈長的我們還跟無思維能力的動物那樣,只懂得茹毛飲血、只懂得怪叫、只懂得四肢著地趴在地面上,與一個普通的動物無異。
“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這是隱姓埋名了28年,深居大漠戈壁,只為了研究原子彈的偉大科學家、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說過的話。在他說這句話時,他的肝臟破損、骨髓里侵入了放射物。他為了我國的國防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身體如此羸弱的情況下,在中國人民艱難生活的時期,他投身于科研事業,只為了讓祖國強大。原子彈的成功研制,使中國不在落后于別國,不在受別國恥笑,這是任何一個只關心人民、不關心科技的人所學不來的。張愛萍曾評價鄧稼先說:“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自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論,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勛澤人間。”
隨著原子彈的制造技術被愈來愈多的國家所了解、應用,使得許多發達國家不再具有原子彈的威脅,促使人們生活在了和
平的年代。也是那滿腔的人文情懷有了“發泄”的地方。僅僅只要那情懷是不夠的,當面臨危險時,必須讓科技與情懷同時發揮作用,那樣才可以將防衛功能推向極致。
他是一個地道的“農民”,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從1968年開始便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過了30余載,他的超級雜交水稻問世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廣種植。這一項發明使全球的糧食供應問題得到了解決,使許多人都能夠解決溫飽問題。
也有這樣一個人,他13歲開始編程,39歲便成為世界首富并連續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他有一雙慧眼,這雙慧眼不僅使他準確的看到了IT業的未來,也使他一直關注著底層人民的生活。2008年6月27日,比爾·蓋茨退休并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盡數捐到了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他擁有敏銳的頭腦,也有一腔人文情懷。他曾說:“努力地掙錢,努力地省錢就是為了努力地捐錢。”
一個用科技使人們獲得長期的安穩生活,一個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兩種不同的方式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絲變化。只是也有長期和短暫之分。錢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一種助人方式,可它亦如煙花一般絢麗而短暫;而科技是耗時耗力耗金錢的另一種方式,不過它猶如那肥沃的土地,可使那安穩的生活像莊稼一般茁壯成長。
如果世上每一個擁有人文情懷的人也擁有了一種鉆研的科學精神,如果那些科學家們也多了一絲人文情懷,那么這個世界的主題——和平,可以永不改變。沒有戰爭,只有和平;沒有貧困,只要小康;沒有極端思想,只有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