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棒磨成針的成語故事

拼音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基本解釋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鐵杵磨成針”。
出處清 頤瑣《黃繡球》第十章:“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的遲,實在收效最速。”
鐵棒磨成針的典故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干什么,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么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著手里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里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么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堅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里,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燒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鐵棒磨成針)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親上作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又聽見二奶奶說,寶玉的事,老太太總是要親上作親的,憑誰來說親,橫豎不中用。” |
倒栽蔥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3回:“照脊梁一拳,打個不提備,跌了一個倒栽蔥,把一個小孩子也丟在路邊啼哭。” |
高蹈遠舉 |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
望塵莫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明知故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
費盡心機 | 宋 戴復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