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心塌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sǐ xīn tā dì
基本解釋死心:不變心;塌地:指心里塌實。原指心里塌實;不再做別的打算。現形容主意已定;決不改變或心甘情愿。
出處元 喬孟符《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
死心塌地的典故
河南府尹李彥實與女兒玉英相依為命,由于被人誣陷,他向劉員外借十兩銀子前去受審。劉員外借此逼玉英嫁給他。玉英在尼姑庵與進京趕考的張晉卿私訂終身,張生考中歸來任洛陽縣令,玉英讓他還掉劉員外的債才能死心塌地地生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死心塌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十萬火急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 |
費盡心思 |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
殺手锏 | 艾煊《大江風雷》第四部:“他認為這是最后最厲害的殺手锏,這兩句話拋出去,可以使楊大新理屈詞窮,啞口無言。”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