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工作的職業規劃篇一
其實,你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有很多的不快樂,其實是源自不滿足,而不滿足,很多時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則是因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結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結果什么都沒得到。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幾年重來一次找工作的過程么?你想每年都在這種對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過么?
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飲鴆止渴,不能因為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饑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你的經歷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著你的簡歷就皺眉頭。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哀嘆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只能到天涯上來發泄一把,在失敗者的共鳴當中尋求一點心理平衡罷了。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我也是,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為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
一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為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緊急的事情給人的壓力比較大,迫使人們去趕緊做,相對來說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那么大的壓力,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是以壓力為導向的,壓力之下,總覺得非要先做緊急的事情,結果就是永遠到處救火,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隊一樣忙碌痛苦,也是因為工作中沒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為了生存顧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難是當初你們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結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們還是因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許將來要繼續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結果。我始終覺得我要說的話題,沉重了點,需要很多思考,遠比唐笑打武警的話題來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沒有輕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請先忘記一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緊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你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工作,你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還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
工作的職業規劃篇二
最近接觸到一些關于職業選擇的問題。
有位朋友向我詢問,自己是個企事業單位的員工,現在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想要轉行,談及原因,他說了以下的幾點:
一是工作實在太忙,全是瑣碎的忙,幾乎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平時老是加班,感覺自己成了一個沒有生活的人。
二是感覺自己的工作沒價值、沒意義,忙完之后全是空虛,搞不清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提拔升遷需要論資排輩,工資待遇也是按部就班,本來自己對于掌控權力,管理他人不甚感冒,也不擅長經營打點各種關系,除了能夠按時按量完成工作以外,不知道在這兒還能得到什么?
他嘆了口氣說:這就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
問他既然這樣的話,為什么不辭職走人?
他接著說以下幾點,說明為何棄之可惜。
一是工作待遇雖然不算很高,但在當地來說算是中上水平,當初考上這個單位,也費了不少的心力,親朋好友都覺得這工作既穩定,又體面。真要辭職,要想做通父母那邊的工作就是一道坎。
二是現在工作量雖然大,但是難度其實不高,既沒有挑戰,也沒有壓力,起碼,這也算是一份工作,我算是躲在舒適區逃避么?
接著引出了第三點:我不知道自己想干啥?能干啥?
假若我出去拼一把,現在外面也不容易,萬一失敗了呢?那就沒得回頭的了,我怕我會后悔,也怕自己承擔不了這次變動之后所帶來的代價。但是要我留下來不出去,就得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看得到頭”的人生里慢慢地被吞沒。
“離開我會恐懼,留下我會焦慮。”他很躊躇。
現在有這種疑惑的朋友很多,留也不是,走也不是,穩定不甘,動蕩不安,對于陷入巨大的焦慮與恐慌中的他們,到底要如何去選擇?
其實類似這樣的人,他們從小到大并沒有去接受“選擇教育”,他們習慣了“隨大流”,“被安排”,大家都說好的,那就好吧,家人安排好的,那就好吧。
這種放棄對人生的自主選擇隨波逐流固然輕松,但其所帶來的反噬——巨大的無意義感會席卷而來,讓人迷茫、彷徨,隨即陷入焦慮,甚至抑郁之中。
最初他們會找很多外在原因:社會上的看法,周遭人的意見,父母的觀念,朋友的觀念……好像一道緊箍一般,緊緊地套在了他們頭上,我要穩定,我要體面,能被人看得起,對得起念的書……他們講了一大堆的道理,然而還是無法面對自己心里面的焦慮:我害怕這樣過一輩子,我想去主宰自己的人生。
所以,這些借口只能起暫時的安慰作用,不久他們又會陷入無意義的感覺之中。
誠然,那些不去工作就要挨餓的人,他們反而很少產生這些煩惱,他們只要有份工作,可以賺錢就好,不過,這也是暫時的。
對于產生疑惑的人,客觀上看,他們其實也能承擔起離職的代價,他們會有積蓄,或者家庭環境良好,沒有大的經濟壓力,他們有的,只是困惑、恐懼。
所以,我會去問:在你眼里,工作到底是什么?
回答之前,他們可能還會去找借口,你說有人選擇離開,投身于北上廣,最后闖出了番事業,他會說,那是他們運氣好,有機遇。你說有人選擇留下,但是依然活得滋潤自在,因為他們除了工作,還有愛人,還有生活以及各種興趣愛好,他會說,那是他們有錢有閑,可是我這么忙……
他們沒有辦法理直氣壯地去說出工作對于他的意義所在,因為,那不是他們的內心所選擇的。
他們似乎總是看到別人的看法,別人的選擇,卻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們能夠看到別人的運氣,但卻不能看到別人的勇氣。
他們沒意識到,在任何情況下,擁有勇氣面對人生的人,都將擁有去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同時也能承擔去作出選擇的代價。
所以,我們必須一直追問,直到他們能夠領悟:是走是留,都是自己做的選擇,焦慮,迷茫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沒有人會永遠焦慮,焦慮催生思考,思考產生決定,一旦決定是由自己所做出的,他就能去承擔這個選擇所產生的責任,最終,整個人的狀態就會發生改變,所以疑惑都將逝去,他會得到自由——搞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得以自行定義自己的人生的意義。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明白人,對一個明白人來說,到底辭不辭職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了。